粤有钱配资

深圳湾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帮助旅客使用“免出示证件”通道通关。

蛇口边检站保障2025年首艘访问港邮轮“太平洋世界”号通关。

邮轮旅客和移民管理警察与中国众擎机器人合影。
今年9月,一位外籍旅客从深圳福田口岸入境时,面对边检民警罗惟婷说起“九三阅兵”时忍不住连连赞叹,这段“国门”前的花式夸赞视频走红网络,获赞无数。对许许多多和罗惟婷一样的边检民警而言,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、单方面免签等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措施优化升级,出入境客流增长成为新常态,而如上述外籍旅客入境的场景已经成为“工作日常”。
根据深圳边检总站统计数据,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,深圳边检总站共查验出入境人员664.68万人次,同比稳步增长。具体到各个口岸,把时间拉长来看,西九龙站口岸今年出入境外籍旅客已破百万人次,而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累计已突破500万人次。值得关注的是,单日通关查验数据同样屡破纪录,今年以来深圳边检总站单日查验出入境人员两次突破百万人次大关,皇岗、深圳湾边检站均创下全面复关以来新高和历史新高。
火热的客流背后,离不开高效便捷的通关查验,从保障“一小时生活圈”的便捷,到服务河套合作区的科创人才,再到优化中英街通行游客的“三减一免”,深圳边检总站的工作围绕便利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三个维度,正从单纯的查验通关,扩展为融安全管控、便捷通关、优质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为一体的综合性职能。
面对“大进大出、快进快出、常进常出”的跨境流动新常态,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如何以科技之智构建精准防控体系,又如何以服务之暖保障通关顺畅体验?近日,南都《圳有为》栏目对话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总站长周大治,探寻这支“国门铁军”护航人流物流的高效流通中的一系列创新举措。
谈平安国门
以“三大警务”平衡通关效率与精准管控
南都: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国家战略下,深圳边检总站作为“国门卫士”,如何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格局相适配的口岸安全防控体系?
周大治:深圳边检总站自1950年建站以来历经多次体制机制改革,目前为国家移民管理局垂直领导的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,辖有15个边检站。
深圳是全国口岸数量最多、出入境人员最多、跨境车流量最大的城市之一,陆海空铁口岸俱全。2024年,深圳口岸通关旅客达2.4亿人次,通关货车达421万辆次,其中深圳边检总站下辖的福田口岸、罗湖口岸、深圳湾口岸、莲塘口岸、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排在全国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前十。
对我们而言,边检工作远不止于保障口岸的日常通行,更肩负着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、促进深港深度融合、保障区域安全发展的战略使命。为此,深圳边检总站牢牢抓住“平安广东”建设考核这个共建共治同心圆粤有钱配资,主动把“平安国门”纳入“平安广东”建设体系,把握“安全发展、新质发展、服务发展”三大主攻方向,坚持精细治理、精准管控,切实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。
南都:作为守护国家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深圳边检总站在口岸高效流通与精准安全管控上,如何做好服务和保障?
周大治:概括来讲,我们坚决落实公安部、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,立足时代发展和任务需求,紧紧围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、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的神圣职责,以“三大警务”平衡通关效率与精准管控。
一是打造科技赋能的“数智警务”,强化移动警务终端功能拓展,健全完善“数据、平台、应用、处置”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,聚力实现可疑情况“精准研判”、违法行为“精准打击”、安全风险“精准防控”。
我们正大力推进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,健全完善“专业+机制+大数据”新型警务运行模式,今年7月正式启用的数智合成实战中心,实现了“辅助指挥调度、牵引警务联动、赋能管控治理”警务效能大提升,对跨境违法犯罪发起强大攻势,在粤港陆路以及空港口岸取得一系列突出战果。数智合成实战中心通过数据合成、系统合成、机制合成、联动合成“四维联动”,推动数据平台资源全量汇聚,实现专业力量“面对面”全天候响应、整体化实战。
二是打造主动作为的“专业警务”。我们充分借助各类信息系统、应用平台,深度数据挖掘、加强数据比对、拓展数据应用,提升可疑线索发现能力、可疑人员查缉能力、可疑案件成案能力。同时,我们全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,孵化培养一批精通前沿技术的“技术型”人才、精熟边检业务的“技能型”人才、精湛破解难题的“专家型”人才,全力打造决胜未来的人才矩阵。
三是打造协同高效的“联动警务”。总站突出加强内外联动,巩固深化与各警种间的联合执法模式,强化对跨境贩毒、电信诈骗、经济犯罪等突出违法犯罪的精准打击和源头治理”。
我们不断丰富与港澳执法部门联系协作机制内涵,严密粤港澳边界双向管控查缉,推动构建三地联动、共同维稳的安全新架构,重点加强警地联动,积极拓展与驻地党委政府、口岸查验单位多维度联动协作,共同优化口岸周边疏解功能,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有效衔接、发挥最大效能。
谈服务创新
每4名旅客就有一人刷脸通关
南都:近年来,跨境客流持续增长,深港双向奔赴持续火爆,周末文旅、假日消费等新业态带动口岸呈现“三高一增”特点。面对持续升级的人员、物资跨境流动需求,深圳边检总站如何抓好通关顺畅度与旅客满意度两大关键?有哪些突破性实践?
周大治:深圳边检总站立足港澳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北上南下“双向奔赴”,人流、物流、科研资源流动相互交织新形势、新态势,围绕通关顺畅度和旅客满意度两大关键,通过提速便捷通关、创优无感通关、创新智慧通关和上新智能服务等一系列举措,全面提升通关效率和服务体验。同时,通过在各重点合作区域推行精准化服务,积极助力深港“一小时生活圈”建设。
一是提速便捷通关。健全完善口岸高峰客流应对9项长效机制,联同港澳同频发布“两公布一提示”,综合采取分类人员候检、分区通关查验和分段达峰限流的“三类措施”,在深圳机场等7个口岸融合推进外国人综合服务站、移民事务服务站建设,协调推动皇岗、福田、深圳湾等大型口岸周边增加20%疏导运力,便利月均670.2万人次“港人北上”来粤消费、旅游,同比增长11.7%。
二是创优无感通关。创新完善智能查验、快捷查验、移动查验“三类模式”,全面推行“专区+快捷”多样化选择、“签发+查验”一站式办结、“提前申报+即到即办”双进程保障,健全来粤重要团组预约通关、集中通行、快查快验等便利措施,全力保障广交会、文博会等140余场省级经贸赛事活动。
三是创新智慧通关。研发应用移动查验终端、移动查验台等12类新型查验设备,靶向开展“电子芯片读取、首用护照核验、生物特征比对、快捷智能通关、前置备案采集”5项算力算法攻关,研发运用“采集-备案-通行”智能集成通关系统,创新试用外国人入境卡自助填报终端,攻坚启用240小时临时入境许可“签发查验”一体化装置,口岸通关整体效率提升37.5%。
四是上新智能服务。我们同时高位推动国家移民管理局12367平台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双线并行,创新孵化“AI智能客服”人工智能体,为广大出入境旅客提供政策咨询、许可办理、备案采集、记录查询“一站式”政务服务,以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边检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举个例子,2024年11月20日起,我们在深圳湾口岸试点启用“智能快捷通道”,高频次往来港澳地区人员可“刷脸”通行。这一创新举措提升通关服务效率明显,截至2025年10月,深圳湾口岸“智能快捷通道”使用通关旅客超1083万人次,每4名旅客中就有一人“刷脸”通关。
南都:深港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,在备受大家关注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通关保障、新业态跨境监管等方面有哪些主动作为和创新举措?
周大治:持续推动深港“一小时生活圈”建设中,总站已优化完善21项让群众受惠、城市受益的服务措施,惠及近850万高频出入境人员。今年以来,我们主动融入提振消费“七大行动”,精准落实55国过境免签、47国来华免签、25国双向免签,推出服务促进入境消费15项措施、服务邮轮产业发展10项举措、支持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扩大实施范围12项举措,配合扩大离境退税点口岸范围。截至目前,深圳边检总站年内已经查验外国人504万人次、同比增长42%,其中免签外国人102.3万人次、同比增长111%。
此外,总站还推出了12条措施深化改革创新,在河套合作区,我们不断优化完善科研人员快捷通行备案流程,高效保障河套跨境巴士专线开通运营,科学谋划设立河套合作区首家移民事务服务站点,累计为10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、447家科技创新企业、1.5万余名科研人员提供政策咨询、许可办理、备案采集、记录查询“一站式”政务服务。
在前海合作区,我们加强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应用功能拓展,全面优化边检行政许可“网上办”、业务预约“码上办”服务模式,推动边检行政许可“一网通办率”达99.8%,累计办理行政许可5.3万单,为企业节约办证时间61.1万余小时;积极推动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,重点促成外国旅游团经蛇口邮轮母港入境15天免签政策落地,推动蛇口邮轮母港跨境直升机功能通过国口办验收,并成功启用蛇口邮轮母港旅客国际中转区,助力打造全国首个海空复合型口岸枢纽。
在沙头角合作区,我们创新优化“中英街”游客减材料、减时间、减环节、免取证“三减一免”服务举措,吸引超过49万名游客体验特色文化。同时,已为295万游客在线办理《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通行证》,平均为每名游客节省排队时间约10分钟,显著改善通行效率,进一步带动中英街消费市场活力。
谈高质量发展
从“业务大站”迈向“治理强站”
南都:边检队伍的专业素养、服务态度与纪律作风直接关系国家形象,深圳边检总站如何打造一支政治过硬、业务精湛、作风优良的边检铁军?为履行国家门户守护职责提供坚实保障?
周大治:近年来,深圳边检总站持续聚焦选才育才,以高标高质深化人才强警战略,目前正加快实施中级人才库扩优提质、高级人才库建精拔尖建设,队伍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上升至60.34%,人才引进总量和层次质量实现“双提升”。同时,在全总站范围推进“百对师徒传帮带”和“百千人才”成长计划,层级实施实战轮训、集中练兵、考核比武,“含战量”“含新量”“含金量”持续提升。近年来,总站涌现出“全国文明单位”、“全国模范公安单位”、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、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,集体和个人荣立二等功以上荣誉70余次。
另外,我们持续开展问计问需“五进”活动,主动走入群众、走进企业,举办110次警民座谈会、警企恳谈会、警地交流会,这也推动总站21项“办实事”举措落地,切实把作风建设的良好成效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实绩实效。
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,深圳边检总站2023年便提出了要全力打造“治理强站”,不断强化政治引领,善于从理论中悟规律、明方向、增智慧,时时对标、处处看齐、事事运用,切实增强抓落实、干事业、谋发展的坚定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一方面坚定扛起“业务大站挑大梁”的责任担当,着力防风险、保安全、护稳定,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;另一方面,坚持战斗力标准、实战化导向,善用积淀深厚的科创“富矿”,塑强技术研发“动力源”,培育科技强警“增长极”,不断组织开展课题型调研和任务型攻坚,全面启动科研项目、理论研究等行动,敢打创新牌、敢闯无人区,以改革精神试点探索更多从“0”到“1”的创新实践,通过创新举措服务扩大开放和推动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。
南都调研总第843期
策划:刘岸然
统筹:徐全盛
采写:南都记者覃仕林受访单位供图粤有钱配资
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